学生的校园活动参与大全(21篇)

时间:2024-04-03 08:45:06 作者:XY字客

校园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学生的校园活动策划书

为促进自律委员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彼此间的联谊和沟通,塑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和谐的组织气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团队意识,增进大家的友谊。

二、活动意义。

通过趣味活动的举办,展示自律各部门的魅力和风采,展示全体学生干部的青春活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学习,扬长补短,有利于自律委员会的长远发展。

三、时间地点。

1、活动地点:自律委员会办公室。

2、活动时间:第x周(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

四、参加人员。

1、主持人:xx。

2、裁判成员:自律委员会全体学生干部。

3、物品负责:自律委员会秘书部。

五、奖品设置。

自律委员会秘书部负责设置。

六、活动内容。

1、主持人开场白,组织者宣布比赛规则,宣布比赛开始。

2、“玩转大话西游”、“心有灵犀”、“僵尸保龄球”、“猪八戒背媳妇”、“蜡烛爆破音”、“春风吹,战鼓擂”、“我爱记歌词”

3、颁奖仪式。

4、领导讲话。

5、活动结束。

七、活动安排。

1、朗诵《玩转大话西游》。

规则:共分为6个版本,各自小队抽签决定,每组各派1人参加,先有创意且新颖化的自我介绍,再进行朗诵,以投票评分分出高低。(痛不欲生版、欣喜若狂版、乐极生悲版、惨不忍睹版、死去活来版、上窜下跳版)。

2、“心有灵犀”

规则:每组各派3男3女参加,分2组。脸对脸夹气球,以气球最多为胜,计时5分钟(要求:球不能掉下来;手不能碰到球,否则此球作废,从头开始)。

3、“僵尸保龄球”

规则:每组各派3男2女参加,没人投2次,累计总数,球多者为胜(不得用排球砸向饮料瓶,否则此球作废)。

4、“猪八戒背媳妇”

规则:每组各派3男3女参赛,男生需要用布条蒙住眼睛背着女生,由女生指挥快速到达目的地,将女生放下,女生迅速跑回起点抢走水瓶回到目的地,第二组迅速接上,限时7分钟,瓶子最多者为胜(要求:一次只能拿起一个瓶子;遇见凳子需转一圈;遇见木板需跨过)。

5、“蜡烛爆破音”

规则:每组各派3男3女参赛,蜡烛10支,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5根,吹灭蜡烛最多者为胜(要求:只能用爆破音,不能直接吹灭例如:漂亮、拼命等)。

6、“春风吹,战鼓擂”

规则:每组各派3名成员参加比赛,场中央放10个木凳,12名参赛者围木凳转圈,鼓停人抢座,没抢到木凳者将被淘汰,其它选手继续比赛,依次类推,最终留下者获胜(要求:凳子不能动;鼓未停不得抢座)。

7、“我爱记歌词”

例如:“春”春天花会开,鸟儿自由自在。

八、所需物品。

相机、竹凳、桌子、气球、蜡烛10根、鼓1个、打火机1个、布条、路障、水瓶。

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内容提要: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决定了英语学习实践性的原则,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逐步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在课堂这一实践过程中,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语言实践,从而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组成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而现代教学中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又构成了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四大要素。电教媒体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标准地道的外语语言材料,还为创设外语环境,提供了真实的交际场景,从而强化了语言学习者听、说基本功的训练。由于电教媒体还具有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优势,课堂上充分运用先进的电教设备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从而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如何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现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bookiiilesson46&47为例。(a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

掌握课文中有用短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理解课文。

能借助媒体背诵、复述课文。

能在一定范围内就旅游话题展开讨论,进行交际。

3.情感渗透:

引导学生向凌峰学习,助人为乐。

二、教学思路和设计。

1.课文引入:通过对lesson45对话的复习提问和讨论引出本课课文。

2.课文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反馈学生预习和课文理解情况。

3.课件展示:学生展示自制课件,通过学生讲解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并掌握课文中有用词汇和短语。

词汇教学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传统上常常是在课文理解前或理解后由教师讲解词汇,举例说明,学生做笔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即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而不是由教师去灌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重点词汇布置给学生或由学生决定那些词汇有必要查字典,是课前学生预习的内容,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工具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讲解,并适当组织讨论。如本节课学生主要讨论了以下词汇:makesure&besure;fill…with,befull&befullof;mind;hatesomething&hatedoingsomething。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1)查字典2)通过例句总结所查词汇的用法3)小组讨论4)独立或合作将其内容制成课件或打印以便实物投影。课上我请了四位同学分别介绍这些词汇的用法,当他们向大家展示利用电脑自制的课件,用全英或部分英语讲解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电教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学生参与的热情更高了。

4.播放录像:为课文配音。

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场景,使学生在接近真实交际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克拉申认为: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input)对促进学习者语言输出(output)能力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初学者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阶段,方能形成语言的输出。而大量的背诵亦是输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背诵本身是枯燥的,缺乏情景的,如能变呆板、简单的背诵为一定的录像画面配音,则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中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有自我表现欲,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则可以为他们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更由于录像为我们提供了色彩鲜艳的画面和形象生动的对话情景,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其学习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个“摆脱母语羁绊,调动眼、耳、脑、口等器官对语言信息综合反映的语言习得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愿望。

本节课设计了为课文配音的环节。在学生观看了课文录像之后,设置静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为画面配音。学生惟妙惟肖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创造了一种既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又与学生学习心理相符合的语言表达的情景和气氛,使得大家在轻松娱乐中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5.谈论图片: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图片课件,看图说话。教师根据文段内容,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几幅图片,要求学生依据图片内容,重新组织语言复述课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复述,也可以根据图片发挥想象,自由会话。

6.话题讨论:谈论有关准备旅游的话题。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英语教学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践,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自我协商或师生、生生之间会话,较自由地用所学语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篇课文是谈jim一家到英国度假前的准备工作,恰逢五一节将有7天假日,教师设计了四个有关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所谈内容即是课文内容的延伸,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很有兴趣参与,无形中促进了老师和学生思想感情的相互交流。

三、几点思考。

1.语言教学必须以实践性原则为基础。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发展途径来实现的。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决定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没有实践活动就无法掌握工具。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或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实践练出来的。假如学生在课堂上不参加这种实践活动,就谈不上培养能力,离开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就离开了语言教学的灵魂。因此,英语的课堂学习必须贯穿在实践活动之中,而这一活动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丹麦语言学家奥托杰伯逊说:“我们不应该只在学生身上洒水(因为洒水可以使身体浸湿,但究竟不能代替游泳),而应该把他投入语言的海洋,使他及早学会游泳。”

2.设计、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形式,为学生交际创设情景。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利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内容。电教媒体不仅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和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加大教学容量,改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趣味盎然的语言情景,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情境中,增长见识,提高创新能力,并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3.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种自我学习和主动参与的环境,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学生才乐于开口,甚至急于开口。同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设计能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留出空间,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课堂上当学生在讲台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时、当他们随着录像的播放,为演员配上娓娓动听的声音,特别是屏幕上演员的表情和动作与时高时低,时而变化的学生们的嗓音融为一体时、当他们看着课件上的图片,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交流时,那种自信和成功,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努力创造外语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情境中感知语言,培养外语思维,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正是我们外语教学所追求的目的。

大学生的校园活动策划书

:(航海世纪) sohu(刀剑) 等(参与游戏厂商仍在征集中)

一、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各式各样的游戏拥入中国市场,网络游戏已经在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网络游戏环境日趋成熟,游戏文化在风风雨雨中逐步形成并成长起来。

二、在网络游戏的玩家中,在校大学生占着很大的比例,大学校园的网络游戏文化已经形成。大学生玩家这个庞大的群体对网络游戏的理解,以及普通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态度见证着网络游戏的发展,大学生在今天的e时代对于游戏,网络的认识,已经由游戏对生活的感悟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目前网络游戏的宣传和推广都把重点放在网络尤其是网吧活动上,专门征对校园的宣传几乎没有,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磨合点。

四、大学校园文学在大学生课外生活占据着很大的一块,不过游戏文学还处在一个萌芽的阶段。网络媒体对这块也关注不多。

一、促进校园游戏文化的健康发展,拉进校园网站、文学网站和游戏厂商的距离,促进游戏文学的形成。

二、宣传网络媒体(包括校园网站和文学网站)。

三、宣传网络游戏厂商的游戏品牌。

四、加强沈阳各高校电子竞技及文学协会和各媒体的联系。

一、活动前期宣传:

活动前期宣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办方将制作一个统一的网络宣传页面,在参与活动的网络与平面媒体进行宣传。第二阶段在各参与高校进行pop海报宣传和各高校bbs宣传。

第一阶段的宣传由主办方负责人统筹安排,第二阶段由各学校电子竞技以及文学协会共同负责。

在第二阶段的宣传中,将为各参与游戏厂商和媒体做宣传,包括海报形式和游戏厂商提供的宣传品和纪念品发放形式,各高校具体工作由电子竞技协会负责。

二、活动具体实施:

1、本次活动由主办方统一组织安排,各高校具体操作由各高校电子竞技协会和文学协会具体实施。

2、本次活动在每个高校有一次宣讲活动,主要内容为游戏文化、游戏与文学,网络游戏发展现状等,活动将邀请当地行业先锋人物,在宣讲过程中将宣传参与游戏厂商的游戏品牌以及参与媒体,宣传品由游戏厂商和媒体提供(没有提供的主办方将为其酌情制作)。

3、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将直接送交参与杂志和报刊媒体,特别突出的作者主办方将联系成为签约作者。

4、本次活动将以主赞助商品牌冠名,活动具体时间将由主办方确定后公布。

5、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将结果和活动过程以及报道的图文资料提供给所有参与媒体。

1 由我看看网配合线下内容设计全新征文平台,供用户投稿.

2 由我看看网负责网上宣传.

3 做网络调查:包括以下专题

xx年为什么被称为"国产网络游戏年"

原创网络游戏横向对比(游戏内容上,文化背景上。技术上)

2d为王还是3d为王

国产游戏的开发实力

在服务方面国产原创与代理运营的对比

4 由我看看网负责审稿与初评,最终交由相关方终审

5 由我看看递交最终活动调查报告.

共计 6500元

一等奖xx 一名

二等奖500 五名

三等奖100 二十名

(高校宣传费用):

按学校计:每所学校海报与宣传品费用为500元*16所学校=9000元.

原作者:阿龙 策划书由“”整理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搭建舞台

摘要:中职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全新的办法去教学,在中职生的课堂中,教师要努力提高中职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和课堂的自我参与度。一般来说,中职生一般是由高中或者初中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学习能力也相对较低,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导致课堂效率极低,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取经验,不断地提高中职生的课堂效率,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一些见解。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搭建舞台

我们要不断紧跟课改的步伐,提高中职生的课堂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努力提高中职生课堂的参与度。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比如,在上课过程中,采用小组式学习,让学生都努力参与进来,要对学生多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错时老师也要及时地纠正,对于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照顾,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有问题时老师会及时地发现,并且帮助其解决问题。好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对于上课过程的把握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过程的积极性,当学生对于课堂有了积极性之后,那么学生便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学生的文化水平将可以得到足够的提升。

对于课堂来说,学生对于课堂的态度决定了这节课的失败与成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小组学习的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会出现课堂内容遗漏的现象。其次,我们要使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为课堂添加一些润滑剂,而恰当的游戏正是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在中职生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昏昏欲睡,听课效率极低,所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多人参与游戏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成语接龙,或者全班竞猜等游戏方式,恰当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慢慢地产生兴趣,这样就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在中职生的课堂上,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学,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课堂的学习,所以,我们只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采用恰当的手法提高中职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我们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寻找良好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探索好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搭建舞台

摘要: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激励学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良方。为此我充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或搭建了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塑造的平台,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

关键词:舞台优点民主自信。

回首刚刚过去的工作,有些许感慨,很想写点东西以此自省。在过去我们所带的学生中,有许多文化成绩相对较好的都转到它校就读,留下来的大多或学习习惯不好,或行为习惯较差,面对他们老师该怎么办呢?用以往的经验套用于他们?肯定不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一句话说“经验值大,创新值相对就较小,发展的空间也就越窄”。我想教学管理中也是如此,传统愈强大,创造力愈小;传统愈弱,创造力愈旺盛。在新课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班级管理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业成绩这一块滞后,并不表示其它方面也落后。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们要一改以前的“严字当头,狠字为先”的方式,首先培养信心,让他们敢于在“舞台”表演;其次充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发挥合作的的力量,管理中加强发主,多边互动。从而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和充分竞争且合作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自由的舞台上展现自我,以求得整体发展。

一、找优点,树立自信心。

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激励学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良方。为此我们充分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或搭建了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塑造的平台。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在班级中开展了的“展我风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全员参加。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会当众演示自己的“绝活”。有的挥毫泼墨或书或画,有的演示球技,有的表演歌舞,有的模仿表演,有的即兴演讲,有的拨弄丝竹……诸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绘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等。并与其它科目结合起来,将其设计成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那些在平日里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这时也能够显露出独特的智慧和才能。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都发现和展示了自己不同的智能优势,树立了自信,并且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民主管理,多边互动。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对班级管理采取了民主多元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真正的.实现。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把单一的集体管理变为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包括社会参与的、形式多样的管理;对环境的创设也从单纯的物质美化到综合性、教育性氛围的创设;从教师的单边行为到有学生、家长参与的多边互动;从教师主观确定到以孩子发展实际特点和感兴趣为依据,刺激孩子智力潜能的发展,特别是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三、合作中竞争,整体发展。

新课改下,尽管评价学生多元化,但文化成绩仍是最为重要因素之一。校分班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外校转来将近二十名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我们班十人当中有六人在全校的后十名中,外校来的生将我们班总平均分的差距进一步地拉大到七分,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堪的现实。要使整个班级在年级中迎头赶上,全班必须团结合作,使个体在团体合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潜能。于是在班级公约的奖励制度中,规定文化成绩只有在校总体上进步的才有奖励,如果全班下滑了,个人的进步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在班级里合作的欲望特别强烈,合作的热情迅速高涨了起来。在合作中互借智慧充实和拓展着自己,借集体优势弥补着个人之缺陷,个个得到了提高,同时班级也得到全面发展。

合作中没有竞争也不行,没有竞争的合作会充满惰性,失去活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了干部竞选、学习争上进、生活争文明等一系列活动,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和谐地竞争,合作中竞争。与此同时确定班级目标,加强班际竞争与交流,共同进步,进而展开校际竞争。在“人人是管理者――今天我来当班长”的竞选活动中,班长由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竞选产生,定期更换,能上能下。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了组织管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在合作与竞争中,学生们克服了因个人竞争而带来的心理偏差等负面效应,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还学会了关心他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潜能和发展方向。我们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找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实行民主管理,进行多边互动,使他们合作中竞争,给他们搭建每一个都能表演的舞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如此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从而让班级健康成长起来。这是我们在新一届班主任工作中所得出的些许感想。固然,这点感想可能又会制约着班级向着新的高度发展。愿在新的进程中能有新的感想。

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教学的活力之源

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讲新课前,首先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列出提纲,明确预习内容,同时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其余的难点,课堂上老师指导下来解决。预习效果不仅要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测,而且要求学生对预习的正误率进行自测,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课前都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段努力,大多数学生有了明显进步。

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搭建舞台

实施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并在参与中学会认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做一些探讨。

一、合理分配时间,保证自然参与。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定数。学生参与不能只流于形式,只注重参与的环节,只提出学生参与的要求,而不落实课堂参与的时间;也不能使学生在匆匆忙忙中完成参与,导致参与的质量不高。

二、创造和谐气氛,促使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调动其积极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及形式多样的游戏练习等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引进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气氛。

激励是升华学生积极情绪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

其途径主要有:表扬激励,即对学生在参与中所取得的学习进步予以表扬,达到激励的目的。期待激励,即在学生参与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

譬如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来。

4.巧妙设疑,创设探索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设置疑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疑问,探求疑问的解决,让学生在疑中开拓,迷中悟理,达到深度参与。

三、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

课堂教学中,要在活动参与面上克服“以尖子生为主体”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能参与。为此,必须处理好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关系,将这三种参与形式优化组合。个体学习应当是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是每个学生自主支配参与时间的最好方式,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去读、思、画、写,不强求整齐划一。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表意见,训练表达,和伙伴交流感情。全班学习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为基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点拨,并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和上课发言少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深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全班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生的校园活动策划书

策划承办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春晖文学社。

三、活动意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生活,促进社员的沟通与交流。

五、时间:20xx年4月9日下午5点半至晚上8点半(下雨延期)。

六、活动对象:学院师生。

七、游戏规则:

1、答题人可在各个区域中自由答题。

2、活动为闯关制。共分为两关,在灯谜区答对一题者则为通过第一关,并奖励棒棒糖一个。答题者可选择继续答题进入第二关。

3、当答题人由第一关进入第二关时可选择进入综合答题区,或吹灯区(即选手抽选题目,在说出答案的同时必须吹灭面前的蜡烛,此项目可由多人竞答)。答对其中两个者即奖励精美礼品一份。至此闯关成功!

4、设置特殊关卡一个。即闯关两次成功者奖励孔明灯一个,进入放灯区祝愿放飞孔明灯。

5、整个活动每个人仅限三次机会。

6、每区域分设二人,和一个揭底,以便咨询和核对答案。答对题目者,发放兑奖劵一张,凭劵领奖。

7、允许多人竞答一题,但奖励只发放一份。

8、不允许携带相关书籍入场,不允许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获取答案。一经发现,即视为弃权。

八、活动流程:

1、灯会前三天张贴活动海报。

2、由宣传部在全院宣传,并对各社团发出邀请。

3、在院广播站发表宣传稿,进行全院通知。

4、在活动当天中午布置场景,悬挂灯谜,做好准备工作。

5、参赛者开始答题竞对。领取奖励,发放奖励。

6、活动结束,清理现场。

九、材料项目预算。

1、材料:灯笼、包装带、绳子、彩带、夹子、钉子、回形针、透明胶、双面胶、红纸、白纸、信笺纸、蜡烛等。

2、精美礼品、晨光签字笔、棒棒糖、孔明灯。

3、经费合计125元人民币。

春晖文学社。

20xx年3月7日。

大学生的校园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背景、活动目的:

1.活动背景: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电脑了,在大一的时候还可以经常出去活动一下,可是现在的我们几乎没有同学去活动,整天就知道待在宿舍电脑旁边,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思想境界是高了,在网络上学到的东西真的有不少,可是我们的身体素质和集体意识呢?电脑紫外线是最摧残人的身体的了,我们不能这样下去!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紧张了。就像刚入大学时候每个人心中想象的那样,我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选择了奋斗的不标,然后坦然地一步踏进,坚定地一步步前行。未来的路,我们还要肩并肩,一起走。

2.活动目的:增加班级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同时,本活动也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并开拓大家的视野,使大家的身心得到陶冶,为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平台,促使我们09计测2班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更具有凝聚力的团结的大家庭。

三、活动时间:

xxxx年5月8日(第10周星期天)

四、活动地点:南沙天后宫、海滩

五、活动目的体验生活,增强体质,促进友谊,提高团结意识

六、策划、组织廖永鸿、各班委和班级建设积极同学

七、参与人员:09计测2班全班同学

八、组织方式:

全班同学分组管理,各组再设一组长带队负责。以组为单位开展游戏,并注意安全问题!班委主要负责人和各小组长,必须保持手机开机畅通,保持联系。

上午:第一项:海滩游玩活动

下午:第二项:南沙天后宫自由活动

九、具体活动安排:

全班分成三组,每小组约十二个人(可按照策划的分组),过程中插入各种小游戏和小竞赛项目,按组积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将得到奖励。除积分外,期间在游戏中的获胜者也给予小奖品,以活跃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下面是具体的活动流程:

1、大家可以提前了解南沙天后宫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各组长,一定要对乘车路线、相关地理信息有所了解哦。

2、集合出发的时间定在早上7:30。请同学们在7点20分开始前往一号饭堂旁的保安亭集合(建议把自行车停放在东八或一饭那)。早点过去海滩活动会好玩些,也可以避免到时太阳的暴晒。

3、各组长,按组组织带领同学们安全有序的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大约为早上8点半。到达后请勿乱走,等大队到齐拍照留念,再开始节目。

4、到达目的地,要恰时电话联系。

7、11点半左右,海滩游玩活动结束。进入第二项:南沙天后宫自由活动环节。召集大家玩一个6人7足的小游戏。每6人为一组,单脚绑在一起,简单排练6分钟后,开始20米赛跑。全体参与其中。

8、视当时的气氛而定,期间也可以自由观光等等安排~(切记安全)

10、大约16点,全体在预定的地点集合,收拾好物资,准备返校。集体回校,活动结束。

十、经费预算:

1、门票:10*33=330元

2.、布带:40根,足球一个,

3、食物:自带

4、零食类,集体准备部分

十一、个人附带

、零钱

2.午餐干粮、水、零食

3.相机、手机

4.拖鞋、衣服(可带)

5.防晒物品(女生)

6.组长配带一份组员通讯录

十二、注意事项、可行性分析:

活动期间的人财安全。毕竟是户外运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些贵重物品则要留心照管。

海边游玩的时候,切记安全!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美术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学科,也不是单纯的“画画课”,它同样强调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中除了要讲解必要的美术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外,更要注重对于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动手参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结合近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笔者对于总结了几点浅见,梳理如下:

一、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手脑结合

边不同的小东西对自己的泥名片进行装饰。3、底板可以用多种颜色4、不要使用太相近的颜色,否则名字会不明显。5、底板不要太小,如果太小名字和装饰很难进行。本课中我从观察力的培养“对比泥名片和纸名片的区别”,从概括能力的培养“用了哪些方法制作”,从创造力的培养“你能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表现出来吗?”等问题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我在巡视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如:选材、构思、色彩、新意等方面予以肯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试。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的主要方法

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激发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参与意识

好的飞机。”在讲授《漂亮的小钟表》一课时,由于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所以为孩子们所喜爱。这节课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教材中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我首先让同学们从课件中了解了钟表的历史文化,不同种类,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及对钟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共制作了两个作品:废旧光盘上粘贴的小熊钟表、将旧纸杯剪切改造的小兔子钟表,两个作品使用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通过教师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开阔思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接下来学生在自行制作时也能充分利用一次性包装盒、一次性纸杯以及塑料瓶子等废旧材料,制作的小闹钟也各具特色,有的甚至十分精美。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代,教学正逐渐摆脱知识灌输性,而走向一种“其意义在于理解,是学生自主构建与创生”的内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主体性日益得到凸显和重视。相应地,在教学评价中也显现出这一特点,即在评价活动中,过去一直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参与性。学生参与教学中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参与对同伴的评价。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这是现代教学评价的一个新理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也明确提出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参与。因此,学生参与评价,已经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怎样科学地进行、怎样制度化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具有重大意义。表现在:

(一)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评价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教学观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教学双方主体性的问题,即教学以教师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目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已经得到共识,主体性教学也正积极践行。让学生参与评价是主体性教学的特点之一。忽视教学评价中的学生参与实质上就是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带有“教师中心论”的色彩。

(二)是学习的一种更优化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

学生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学习的过程,都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评价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并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以被评者和评判者的双重身价进入评价,可以使他们互动地经历评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交流,产生碰撞,积极思辨,这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相关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提供了机会。

(三)改变传统师生单一线性交往方式。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最有效途径。特别是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成为教师这一传统权威的检验者和监督者。学与教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教学合作性得到真正加强。特别是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在评价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便积极发扬优点,井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当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被肯定时,学生会产生一种主人翁心理,这一心理会激励学生增加对学习的热情和参与,进而更加努力学习。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评价当然也不是教学过程的结束,而是教学和学习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质量的过程。

二、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不利因素。

影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不利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教师或教学管理者方面的因素,另一个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传统“主体----客体”、“搜者----受者”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正确认识,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消极、等待的被评价者出现的。这种观念如今必须加以转变,当然这种观念由于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与主体地位的确立已得到很大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性得到真正解决。因为仅凭对教学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学生客体地位的否认,就认为学生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事实上,学生只是“期望中的.主体”。这种仅在观念上有所转变而在实践中得不到落实的“学生主体性”,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评价的一大障碍。

基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往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随意性较大,表现为有时根本不允许学生参与,有时随意地组织个别学生参与,但很少进行沟通和反馈。同时,传统评价观念认为学生在知识、认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发展的有限性,要学生参与评价可能很“麻烦”,因为学生缺乏评价所需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评价的意义、不能把握评价的内容、不熟悉评价过程、学生在评价中会存在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反应而导致评价失真等等,因而评价效果不一定好。这种担心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否定,对学生的不信任。事实上,只有首先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才能逐步去开展后继工作。

作为学生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处于被控制、被管理的从属地位,这使得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与环境下也逐渐丧失对自己独立地位和平等主体的认识。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一方面会认为教学评价是教师的事情,是学校管理者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在以往学生有限的参与评价中,由于其评价意见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对待,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躲避心理,认为那是一种形式而已,是走过场,即便自己尽心尽力去参与评价,好像也没有什么结果或反馈.甚至还带来不必要的心理或行为冲突。学生在传统教学评价面前表现的消极、被动情况自然存在,但反思一下就可以发现,学生的这种心理或行为状况,与教育管理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有很大关系。只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转变,学生必然会转变。

当然,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中,还会存在一些个别的、“私自的”心理,如在对教师或对自己或对同伴的评价中可能出现贬低、抬高、无所谓、对比、嫉妒等心理。但这些毕竟不是主流,不能因为它们的存在就否定学生参与评价的整体意义。面对这些问题,最需要的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不断、耐心地正确指导和引导。

三、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策略指导。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带来的是教学、学习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互动,影响的是学生、教师等的促进性发展。因此,深刻认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刻不容缓,而积极探讨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策略或实践方式也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规范的学生参与评价制度。

建立一种规范的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制度是首要条件。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没有制度规范与指导下的行动,极可能带来实践中的松懈、拖拉甚至敷衍。通过制度规范的制定,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意义、目的、要求、程序以及整个参与方式等进行规范。有了这样的规范,学生实际参与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有了基本参照体系。当然,制度不是僵化的,在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或发现更好的操作方式,可以随时进行补充或更正。

(二)对学生参与评价给予充分信任。

对学生给予充分信任,是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参与性的一个前提条件,这有助于教师、学生自身以及学生同伴的发展。保罗.弗莱雷曾说:“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如前所速,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积极对话的过程。信任学生,就是要把学生看做是教学评价中原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有着其他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学生有一定能力参与教学评价。有了对学生的信任还不够,还要把这种信任以自然、诚恳的态度和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这种信任以及信任所带来的期望中,才会体验自身的主体价值,才能被激发起积极参与的欲望,也才能为真正参与后继评价活动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是赢得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种兴趣需要在评价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因为事先的口头劝说是无济于事的。这就不仅仅要让学生彻底了解评价的意义,同时还要通过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交互进行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评价过程,把评价变成是学生与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对自己学习以及能力发展的看法,深刻认识和反省自己学习情况,或进一步在同伴的学习过程与发展中进行思考。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体验到的也就不再是孤立,不再是被冷落或排斥,而是作为独立主体与他人的相交相融。在此过程中,学生全体验到自尊、交流、信任的快乐,会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最终促进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会正确对待井积极开展自己所参与的评价活动。

(四)对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积极引导。

评价需要技术,但同时评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在于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评价反映丁学生的认识水平,由于学生年龄、经验、知识以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以及方法上的有限性,可能在评价过程中会出现评价目标、内容、意见等方面的失误、不到位甚至偏颇,即出现学生评价低层次问题。这一问题的确在所难免,因此也就更需要教师或学校其他管理者能引导学生了解评价的目的和内容,熟悉评价程序,使用评价工具;同时在评价设计以及评价方法指导上也要耐心引导学生,并确保评价方法在课堂与学校管理中的可行性。

其次,在实施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祛除学生的畏惧、迎合、报复等不正常心理。要学生正确认识他们参与对教师评价的意义,以及这些评价后果带给他们自身的意义。在实施学生参与对自己的评价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祛除评价中压低、抬高或敷衍了事的倾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论是在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的交流过程中,还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自己的评价意见、评价结论都是会得到其他评价者认真对待的,同时这也是对自己学习与发展负责的表现。在参与对同伴的评价中亦如此。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对同伴的评价,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客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一般来说,保持学生参与评价的长期性、正规性和全体性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五)注意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的坦诚交流。

仅仅把学生引导到教学评价的参与中还是不够的,在评价过程中或某阶段评价结束后,还需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对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的行为、意见或建议等坦诚相待。比如,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面对学生在评价中表现出来的疑虑、顾忌乃至尖锐的评价意见,作为教师或其他评价人员或学校领导,都要首先摆正心态,珍惜学生的意见,然后采取分析方式,坦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学生提出的正确评价意见要听取并纳入改进计划,面对学生评价不当的地方也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进行解释,澄清误解。再如,在学生参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过程中,作为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与学生一起就其学生状况、能力发展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坦诚交流,使学生明白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评价意见,教师为什么会这样进行评价,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哪些是中肯的,哪些是偏颇的,应该怎样评价某一行为或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彼此的相互了解与理解,从而积极促进双方的协调与合作,并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教师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的提问以微笑、注视和评价,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他们自由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提倡讨论、辩论和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另外,应注意创设开放的“问题”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现问题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

2.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如下情境: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想看吗?(想)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自行车轮是圆形、轴在中心;轮是圆形,轴不在中心;轮是椭圆、轴在中心;轮是正方形、轴在中心),最后的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车轮的车轴没在中心)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心,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时学生十分渴求知道其中的道理,来解决身边的这个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中尝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作文

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产生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作者:王勇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中岗乡九年制学校,四川,仁寿,6125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合作探究教学论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生了独立思考,而且使学生之间的信息有了交流和竞争,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流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各个方面,给予仔细的考虑和关注,更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同行们的交流,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激发集体荣誉感。

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别具特色的小组学习活动已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体。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在课堂上每个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科内容,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组。因此,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为了激发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可以打破“四人小组”的分组定式,例如,根据居住社区组合的“邻里式”;根据共同兴趣组合的“兴趣式”;根据小伙伴关系组合的“自主式”;根据学生能力组合的“互助式”;根据同桌关系组合的“同桌式”,形式各异的组合方式,为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组员们也都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他们懂得了自己要尽力为“组”争光。

二、明确小组个人责任,发挥集体的力量。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并且明确职责,比如在成立“四人小组”时我提议设立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纪律组长就得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的用眼卫生、读写姿势、环境卫生等自然就是卫生组长关心的问题了。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同时各种各样的头衔让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充分体验了在不同的岗位中发挥的作用。这点对于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明白在小组中他们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组员们必须相互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

当然,对于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三、精心把握合作机会,挖掘集体的潜力。

新课程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学生观,对自己的学生应充满信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在课堂内外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制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设置合作活动,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在课堂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小组合作的问题,我会先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再让合作伙伴组内讨论,达到组内达成协议。合作伙伴之间意见不一致的再继续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师则行间参与讨论,适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发表意见,但不直接说出最后结果。之后,教师让不同意见的小组选代表上台说结论与理由并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也能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完满解决了。同学们在讨论决定中既学会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了的机会。

四、创设和谐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活动应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即使错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另外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及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教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培养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老师此时应多用一些语言去鼓动他们,如“有些小组已经有结论了,看看哪个小组能不能有更有创意的建议”“这个问题很难,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能最短的时间找出解决方法”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学生创设和谐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强化小组团体激励,感受集体的温暖。

1、对于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作为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坚持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是对组内成员评价采取纵向比较,看与以前相比是否又有了进步。依据这一原则,每当学生在课堂表现、单项检测、各项作业、单元过关等有进步时,都及时给予赞扬或发喜报;二是让同类水平的学生展开竞争,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有取胜的可能,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由个人目标达成从而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三是对于学困生要做到注重引导,及时让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从小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懂得尊重别人的努力。教师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只要哪个学困生在活动中为小组争光了,哪怕是只有点滴的进步我都给予小组鼓励,而且充分肯定组员们对他的帮助。

2、对于小组的评价,要做到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个人成功。(1)对课堂上小组探究的成果、精彩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或每周由各个小组和教师一起进行评比;(2)对于作业的评价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评比一次,把评定等级换算成量化积分;(3)考试只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它的存在自有意义所在。客观上我们不能摒弃它,但是主观上我们可以充实其他评价的手段,更多地展示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树立“只要学生能在合作中尽职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就获得成功”的评价观。因此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会以小组成员的几次综合的平均成绩为基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累计积分。这种突出小组团体评价,淡化了学生的个人意识、个人行为,易于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团体成功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特别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在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正在运用它和将要运用它的教师都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url#。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关键是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后,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着的多。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外,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使学生明确。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理解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学生自主参与的意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还应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主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忧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日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搞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主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忧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忧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主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主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数学课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在老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实践引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数学意识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高中学生疲于应付会考、高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是这个道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比如在讲“社会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会涉及到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我便提示学生回忆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神创论的“六日工程”情景,再回答人类和人类社会哪个先产生?利用社会的含义,学生得出了人类和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的结论。而关于“人类的起源”这一问题,在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时已论述过。在教学中,我还由“揠苗助长”的寓言演绎得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2.运用情趣性教学法。

[1][2][3]。

实践引导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数学意识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还相当普遍,高中学生疲于应付会考、高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政治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我在教学中试着从多方面,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即是这个道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学生正处在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比如在讲“社会的客观性”这一知识点时,首先会涉及到社会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我便提示学生回忆客观唯心主义关于神创论的“六日工程”情景,再回答人类和人类社会哪个先产生?利用社会的`含义,学生得出了人类和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的结论。而关于“人类的起源”这一问题,在讲自然界的客观性时已论述过。在教学中,我还由“揠苗助长”的寓言演绎得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原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事实证明,只要一提及这些旧知识,学生就一触即发,然后再加上教师“点铁成金”的“点化”,他们就十分惊奇。这兴奋,这惊奇,足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2.运用情趣性教学法。

我称之为“糖衣片”式教学法,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它让理论回“娘家”,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即以情趣为“糖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我在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时,先出示了一幅题为“差距”的漫画,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南北半球大小悬殊的奇怪的地球仪,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的问题后,又挂出第二幅题为“大吃大喝”的漫画。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分析,学生在热烈的议论中掌握了有关新殖民主义的知识,直到下课后,依旧兴趣盎然。

二、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的产生。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

要使中国学习联盟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我在讲现实中之所以存在“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原因”时,先讲了洪水中的地主用金条向佃户换糠窝头的故事,娓娓道来,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我在讲“生活消费要与国情相适应”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不看书,不受课本束缚,而是谈自己的消费观,结果大家畅所欲言,在谈话式的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从而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2.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共同富裕”时,有学生提出现实中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加重的问题,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

三、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练习。我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了“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外作业形象化。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应是学生所关心并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的,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练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变式练习、学用征文等方法。在讲完“价值规律”这一知识点后,要求学生星期天随爸妈去买菜,并了解菜价的变化,写出《市嘲晴雨表”》;在学完“市场经济”一节后,要求学生分析粮票命运的变化或采访一位厂长;在讲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知识点后,请学生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此外,还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论述《我的成才观》,用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知识写《假如我是厂长(经理)》等,使学生体会到了当“改革家”的滋味。

运用新知识,实质上是促成学习实效,使学生不断把获得的新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尝到能解决问题的“甜头”。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强化了参与意识,这一定会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同样也有助于小学生缜密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个大平台,是师生互相参与的一个舞台,小学数学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行为上,认知上,情感上参与课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教学理念越来越人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更加需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现代数学课堂上,老师已经不是主导者了,现代数学课堂如同一场音乐会,老师只是一个指挥家,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指挥全场,控制住整个场面,学生则是一个个演奏者,在老师的指挥下,发挥自己的所长,共同演绎一场完美的音乐会。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要改掉严师的角色,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教师说话语气要柔和,目光要亲切,多与学生眼神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从感性上认可老师,愿意参与到课堂。在进行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解决数学习题,得出结果和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快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害怕课堂,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与老师互动,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教起来也轻松。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小学教学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深入发展其所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提供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换句话,就是要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尽情发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乐趣,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那么数学教学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也会随之大大提高,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要求要背会乘法口诀,对于小学生而言,那一个一个的乘法算术式显得太枯燥,要全部正确背下来,会觉得非常吃力,那么,这时,老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记忆乘法口诀的巧妙方法,在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研究,为攻克乘法口诀记忆,研究一个有效的方案,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其实是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又一次深入认识,并且学生自己去探寻方法,对学生的记忆更加有帮助。如果学生在讨论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可以拿出课前搜集的乘法口诀记忆方法,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从已有的方法中找到一些灵感,创造出新的记忆方法。这样的形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创新发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

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按照水平好坏互补搭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出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以及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对于图形的学习,首先是采用了形象的教学法,给学生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亲眼去看,当然,在图形教学时,要避免使用图片代替正方形,最好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例如正方形相框,正方形手帕,正方形课本等,给不同小组学生不同的正方形实物,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正方形的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减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另外,以小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刺激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来的,学生在心理上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浓厚,那么课堂参与性和主动性会越来越大,最终,学生的数学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样的教学环境也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于孩童时代,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数学课堂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善,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创新,另外,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进行分组交流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让小学生从行为上,感性上,认知上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主动与教师进行教学沟通,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教学中尝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作文

初中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要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则必须实施优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学生“主体参与”与“创新意识”最为关键,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对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老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起作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

1、唤起学生学英语的欲望,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教师应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节英语课。第一节我不是去讲学英语有多么重要,而是用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教具,如商标、产品使用说明等进行表演,教师拿着教具,运用比较流利的语言,再加上手势。学生看着教师的动作,听得全神惯注,人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不少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多么羡慕英语老师啊!如果我也能讲流利的英语该多好啊!”第一节课的英语教学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为他们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2、因材施教,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之后,必须趁热打铁,因为就教材内容而言,一开始的教学便是干巴巴的字母和单词。为了摆脱困境,我进行了字母、单词、句子、音标整体教学尝试。如教字母时就用句子导入新课,自问自答:what’sthis?it’sa[ei]。what’sthis?it’ssurface[ei]。……因为这时学生求知欲非常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想跟着说。一节课学生都在愉快的气氛中渡过了,同时也从中学到了知识。整体字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26个字母的读音,与此同时也知道了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单词,尽管教师始终不讲读音规则,可学生已经摸出了点规律,见了不少不认识的单词,只要符合规则,基本上能拼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会大大提高,参与意识自然增强,课堂气氛也就会十分热烈。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每一节课之前也就是在备课时都会认真地去考虑:每节课该怎么上?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什么?为了使每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并有不同的收获,我除按照常规上课外,每课时都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坚持课前3到5分钟的自由会话,强化口语训练,并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每个学生的会话能力。

(2)按座次编排学习小组,每组4到6人,注意上、中、下各类学生组合搭配,每节课都要以小组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生可以帮助差生,从中又得到巩固,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根据时间、内容决定哪些组当堂表演、哪些组会话,并且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同学们会在上新课之前自觉预习、及早动手,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坚持“课前一读”。上课前发一份阅读材料,限制时间,提出问题,培养阅读能力。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速见成效,人人都能当场检验自己,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趣很大。

(4)安排一节学生自讲课,内容主要是每单元的复习课、试卷的讲评、复习题的讲评。要求中上等学生人人争取,稍差点的学生采取自愿,但事先教师并不指定人,使每个学生都有准备、都想争取。

二、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间的关系。

1、充分发掘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

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最为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入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4)通过生动有趣、富于启发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地题海中“磨练”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摘要:在传统的生物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被动的听众,这种情况是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如何在演示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生物教学演示实验参与度。

从生物学的教学角度看,生物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家庭(课外)实验和学生实验3种类型。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演示实验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能主动的参与,这样就较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参与度,是笔者一直思考、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想必广大的教学同仁也有类似的困惑。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阐述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大家共享。

一、演示实验及其作用。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叫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学生没有感性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讲授或验证,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巩固有关的知识。

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使以后进行独立实验时,就会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因此,演示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二、演示实验的困惑。

演示实验是以教为主的,过去考虑最多的是教法,很少顾及学生在教师演示时的学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教师之所以做演示实验,是要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进行学习。

观察演示实验与观察其他演示教具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仅仅按照常规的观察指导是不够的,我们要深入的观察演示实验时的学生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以教促学。

演示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才能将注意指向演示实验,才能在观察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才能使演示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演示实验的举措。

(一)语言引导。

演示实验配以适当的观察指导语,将能吸引学生的感性参与和语言参与,有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行为参与,吸引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主要做法有:

1.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方向。

能够引导学生观察的目标和方向,如提示学生本实验将要达到什么目的,或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观察中要注意什么现象等等。

如在演示小麦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就是从小麦种植中发现水分,在实验的观察中要注意水分的变化。

提示学生会有水分吗?水分从哪里来?2.胡明:《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1月。

2.思考实验现象的特征和意义。

在传统的讲授或演示中,主要靠教师直接用语言来揭示。从考虑学生学习主动性出发,教师这种直接揭示将影响学生的参与性和参与程度,所以应该用启发的方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的心理状态,应该用学生参与讨论的方法使其自己明白,自己经过思维去理解。

如在演示小麦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时,开始要突出:为什么要把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试管内壁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清楚试管内壁从干燥变为有水雾后,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干燥试管内壁水珠的来源。

3.深层次的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一般结论之间的联系。如应当从演示小麦种子含有水分的实验结论中,得出“水分是组成种子的一种成分”的.结论。

这种思考是理解评价该实验意义与价值的前提。推到科学结论的价值不在具体的某一结论的推导本身,而在于使学生了解推导的基本原则,理解这样推导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能恰当的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懂得如何科学地得出结论。

(二)学生适当的行为参与。

感性参与的参与程度是不稳定的,不同学生的差距可能很大。所以最好能有行为参与与同感性参与共同起作用,参与效果才会好,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演示实验,顾名思义是教师的演示,所以想让学生在行为上参与难度较大。因为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不失去演示实验本来的含义和作用,所以学生只能有适当的行为参与。

一般的演示实验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参与可以有三种形式:

1.学生承担部分操作过程。

如鲫鱼鳍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就可以指定一两名学生承担剪除各种鳍的任务,这样尽管只有少数同学在参与操作,但能对全班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2.学生参与演示前后的操作和操作性练习活动。

比如植物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演示实验,演示前可以让学生参与准备,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信服实验现象的客观性。

在演示实验后,可以投影、板演等形式进行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一般结论的推导或有关的练习,这时可以尽可能多调动一些学生参与。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更多的学生从行为上参与。

利用电脑多媒体参与的形式是各人自己的终端机上对统一的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操作及其结果,并与教师自己的演示进行对照,这样参与的人数可以较多,教师又能通过主机对学生进行监控。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个演示实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去,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美珍、郑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